一、项目选题:
(一)四明医学基金前期资助显成效,医务社会工作领导志愿服务工作取新进展。社工部在四明医学基金前期资助下,已初步建立了志愿者与医务社工的各项工作条限。经统计,曙光医院志愿者服务2018年累积服务人次139391人,共计8572小时,新增志愿者668人。通过构建院内医务志愿者与院外志愿者两支志愿者队伍,积极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、新发展,以服务项目吸引志愿者,以服务内容打造曙光志愿服务品牌,共筑人文家园。
(二)社工部处深化改革关键期,当前面临新挑战、新任务。
(1)党建引领,公益为先: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,需进一步凸显志愿服务的公益性,优化党员志愿者的“1+1+1”志愿服务方案。为满足党员志愿者志愿服务的公益性需求,除常规的院内医务志愿服务活动外,社工部积极探寻多种志愿服务渠道,通过跨科室合作、志愿服务进社区等多种方式,开展志愿服务共建活动,将党员志愿者的服务范围进行多方面拓展,逐步扩大服务的公益性。
(2)实践育人,学生为本:响应上海志愿服务新政策,进一步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医院志愿服务工作。自2015年《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(试行)》实行以来,高中生志愿服务不少于60学时已成为高中生重要的一门体验课程。当前社工部每年承接来自浦东外国语学校、格致中学等4所高中220名学生的志愿服务工作,在缓解临床就医压力同时,高中生志愿服务管理成本逐年提高。
(3)医社联动,职能深化:为响应国家号召,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,曙光医院作为海派中医的发源地,秉承海派中医诊疗特色,扎根社会,服务大众,凸显医学人文服务内涵,长期重视医政管理,尤其注重医患、护患的沟通问题。为此,社工部目前承担了门诊助医、病房关爱、院外义诊、健康科普、医患沟通、职工减压等工作职能,面临服务质量更高服务内容更专业的服务需求,以服务的专业性,促进医患、护患更好更顺畅的交流沟通。
二、建设内容:曙光医院志愿服务及医务社工项目方案优化升级
(一)育人品牌升级:中医药职业体验开放营(含追光者医二代夏令营)。通过中医药职业体验开放营通过中医药进社区、进中小学,开展职体开放日和“追光者”志愿服务夏令营等系列活动,构建全人群中医药科普育人机制,实现中医药文化育人协同效应。坚持与初高中学校进行志愿服务共建合作的同时,为高中生志愿者习得中医药文化提供学习成长的平台。
(二)人文品牌升级:四明中医药人文关怀服务项目。完善支持网络,共筑人文家园。完善4项子品牌,如儿童“欢乐诊室”、肿瘤“爱·同行”病友团体支持活动、“肾康体健”血透患者家庭健康支持服务、“新手父母成长营”等品牌活动。
(三)公益品牌升级:曙光益诊室+海派中医公益学堂。践行社会责任,提升中医药服务效能,深入推广 “曙光益诊室+海派中医公益学堂”。通过坐诊社区及企业、海派中医公益学堂主题讲座、党建带团建等多种形式,创新服务模式,提升服务效能,充分发挥海派中医的公益精神,更广泛服务社区居民。服务范围除充分辐射两院周边街道,更与企业合作,不断深入推广服务范围。
(四)学科资源升级:探索政府购买+高校督导的社工需求导向型服务链接。新阶段,曙光医院将进一步扩大“红十字、益诊室、为老服务、助残关爱“四大领域,以医疗精准扶贫为切入点,依托街道、民政局、文明办、团市委各上级主管部门,加强与高校合作共建促发展,通过学科链接、专业化公益组织链接、社会资源链接,进一步推动曙光医院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发展。